找到相关内容16235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108位武夷山埠外高僧大德为两岸民众祈福

      11月17日傍晚,历时二天的第二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在僧俗序依依不舍中降下帷幕。图为文化节中,国茶---大红袍发源祖庭福建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方丈释泽道大和尚(左一),与高雄宏法寺高僧大德释传孝(左二)、福建佛教协会秘书长释本性大和尚(左三)、印度高僧释圆渡法师(左六)等一百零八位武夷山埠外高僧大德,为海峡两岸民众福址诵经祈福。

    佚名

    |祈福|高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09215531970.html
  • 海内外高僧考察福建佛教著名丛林雪峰崇圣寺

      十一月二十九日,参加“纪念义存祖师圆寂一千一百周年暨禅宗思想学术研讨会”的,台湾中国佛教会前会长净良长老(前排左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大和尚(前排左二)、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普法大和尚(二排左一)、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雪峰崇圣寺方丈广霖法师等海内外高僧大德,考察佛教著名丛林雪峰崇圣寺。崇圣寺位于福州闽侯县海拔近千米的雪峰山上,距市区约九十公里。

    佚名

    |考察|高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09315932373.html
  • 一位预知时日安详往生的当代高僧

    铁钳夹试,把很多舍利花和空心状的舍利子弄碎了,颇为可惜。   舍利子是一种有灵性的特殊物质,乃佛家修持戒定慧达到一定次第的产物,一般从得道高僧圆寂火化后的骨灰中可寻得。当年释迦牟尼佛涅槃荼毗后,骨灰中就出现彩色舍利子无数,为争夺宝贵的佛陀舍利,古印度的几个小国还差点兵戈相见。据历代高僧传记载,不少高僧大德圆寂后都有舍利子留给后人。当今时代,世风衰下,真正的修行人越来越少,死后能留下舍利子的修行人,...

    陈晓东

    |高僧|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08512974580.html
  • 央视拍摄完成《中国名寺高僧

      2008年8月27日至9月4日,央视大型记录片《中国名寺高僧》在安徽九华山完成拍摄工作。目前,上下集共60分钟的《中国名寺高僧——九华山》记录片已圆满完成。   据悉,从2007年11月至今,...。同时,摄制组还查阅可大量史籍资料,以史反映金乔觉事迹、历代名人对九华山佛教的肯定、历代重要法师,并通过目前九华山佛教发展及现状和地藏精神的影响力对九华山佛教做了全面客观的反映。   《中国名寺高僧...

    佚名

    |《中国名寺高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14025830108.html
  • 高僧岳神受戒 现神通北树移东

      释元珪,姓李氏,伊阙(今河南伊川县)人。禀气英奇,宽裕闲雅。因为素性如此,愿意出家为僧。永淳二年,接受剃度,隶名闲居寺。他每天学习佛法,勤奋无懈,执律坚决。   后来,元珪忽然体悟少林寺禅...

    佚名

    |戒律|高僧|神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2314428237.html
  •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   戒杀放生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佛教信徒培养慈悲心的根本途径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有很多高僧大德都积极劝导世人戒杀放生,他们创作了大量关于戒杀放生的诗歌。这些诗歌分别从不同方面劝人戒杀放生、茹素护生、救拔异类,以此来培养慈悲心,护惜物命。   戒杀放生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佛教信徒培养慈悲心的根本途径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有很多高僧大德都...

    历代高僧|放生诗|略解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22322325522.html
  •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文化使者,佛教其实就是随著商旅马队的清脆蹄声传入中原内地的。   佛法初传中土,多赖中亚及印度高僧来华传译佛典,但其时并非有系统且有计划传入,而是随意性、随机性很大,由此,使得传来之典籍或篇章不备,或...舍生求法的巍巍功德。如唐代另一著名僧人义净律师在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就说:“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

    温金玉

    高僧|大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5480390953.html
  • 僧达——德厚君王服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名震一时。   僧达十五岁出家,以听人讲经和自己修持为日常的功课。受具足戒后,僧达专门研究轨毗尼。后来,僧达遇到勒那三藏(天笠僧人),以勒那为师。接着,僧达又听光法师讲《十地论》,并受了菩萨戒。此后到南方,又向徐部学习了地论。   僧达出家修学两年,就已经名声大振。魏孝文帝把僧达请到家庙中,让他宣讲《四分律》。   梁武帝弘扬...

    佚名

    |高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16032710425.html
  • 求那跋陀罗  大乘摩河衍

    法师放心,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从现在起,你就住在后堂,朕随时请教。”   会见结束了,跋陀罗仍被奉为高僧。   当初在荆州十年,他与谯王书信来往,无不记录在案。平叛后朝庭派人检查书信,发现他言及...

    佚名

    |高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0826348266.html
  • 玄高——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

    都对他推祟备至。秦地高僧昙弘也恰在此地隐居,与玄高十分友善。外国禅师昙无毗游到西秦,讲授禅道,然而善心定于一处的三昧正受境界,幽深高妙,陇右僧众根本不接受,玄高听说后,便率徒众去从他受法,学了十天,昙...

    佚名

    |高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06582610050.html